保力明給讓您看見新世界 ! 膠原蛋白含玻尿酸 讓妳更加美麗!
糖尿病是什麼?糖尿病專題與相關知識

糖尿病是什麼?糖尿病專題與相關知識

TWGREEN關心您: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,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,且每年以25,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,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,醫療負擔相當龐大。

目錄

何謂糖尿病?

糖尿病種類

糖尿病診斷標準

糖尿病的前兆

糖尿病會遺傳嗎?

糖尿病如何治療?

糖尿病的飲食原則

台灣糖尿病

糖尿病常見問題Q&A

 

 

何謂糖尿病?

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異常疾病,跟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息息相關。當身體欠缺胰島素或功能不良時,無法將血液裡的葡萄糖送到細胞,使得血糖濃度升高。

 

「多吃」、「多喝」、「多尿」及「體重減輕」是最典型的糖尿病症狀。

 

 

 

糖尿病可分為4大類型:

1.一型糖尿病:患者多為年青人,是由於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病變,患者嚴重缺乏胰島素,發病一般較急。患者需要依賴注射胰島素來穩定血糖水平。

 

2.二型糖尿病:二型糖尿病患者多為中年以上的人士,特別是有家族歷史、肥胖、飲食習慣欠佳或缺乏運動的人士。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使用胰島素的能力減弱。

 

3.妊娠性糖尿病:患者在懷孕期間診斷出的血糖過高,產後回復正常,但日後較大機會患上糖尿病。

 

4.繼發性糖尿病:指有特殊病因(如腮腺炎、慢性胰臟炎等或長期服用類固醇)而誘發的糖尿病。

 

※糖尿病飲食:以「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、高纖維」為主避免暴飲暴食,減少攝取膽固醇量高的食物(如動物內臟)、加工食品、含糖食物等拒絕煎、炸等含油量高的烹調方式,以植物性油脂取代動物性油脂少喝含糖飲料,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戒菸、戒酒

 

 

糖尿病診斷標準

一般正常人在非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(前三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)
(一)  糖化血色素(HbA1c)≧6.5%
(二)  空腹血漿血糖≧126 mg/dL
(三) 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≧200 mg/dL
(四)  典型的高血糖症狀(多吃、多喝、多尿與體重減輕)且隨機血漿血糖≧200 mg/dL
 

 

糖尿病的前兆

1.上廁所的次數增加,特別是夜間頻尿。

2.感覺尿急、或有念珠菌感染: 當腎臟無法過濾過多的血糖、導致尿液中出現糖份時,溫熱又濕潤的環境容易導致泌尿道感染與念珠菌感染。

3.沒有特意減肥的體重減輕: 人體無法正常使用血糖,進而開始燃燒儲存的脂肪,導致體重異常減輕。

4.視力變差: 高血糖可能導致水晶體變型,而使視力降低,視覺上的變化或是眼鏡度數的改變,都可能是糖尿病的徵兆。

5.容易累: 長期無法改善、甚至影響日常生活的疲累,背後的許多原因都與糖尿病或高血糖有關,例如腎臟受損與脫水(可能是頻尿引起,頻尿同時也會擾亂睡眠)。

6.皮膚變色: 「黑色棘皮症」是指脖子後方縐摺處、指關節處的皮膚變黑的一種症狀,常與胰島素阻抗有關。 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( Cleveland Clinic)資料指出,輕微的高血糖就可能對神經、腎臟和視網膜造成影響,而高血糖未能接受妥善治療的時間越久,傷害就越大。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內分泌、糖尿病與新陳代謝科醫師 Kevin Pantalone 更表示,許多糖尿病患確診時就已經出現腎臟與視網膜病變,因此患者「開始」罹患糖尿病的時間,其實可能比確診早了大約5年。

 

糖尿病會遺傳嗎?

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,主要是胰臟功能退化、胰島素阻抗,與肥胖、遺傳、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。

目前的研究發現,親人(父母 /祖父母或兄弟姐妹)如果有糖尿病,您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「三倍」。這個數字有點抽象,我們更進一步地來看:

😰若父親或母親有糖尿病,後代有 40%的機會罹患糖尿病。

😨若父親和母親有糖尿病,後代有 70%的機會罹患糖尿病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除了遺傳,以下也是二型糖尿病發病的極大風險

🔻超重或肥胖:
一些身體質量指數(BMI)超過23的人,即使體重沒有超重,患病風險也很高;

🔻久坐不動的人:運動可以幫助降低血糖

🔻高血壓,高血脂(甘油三酯),高膽固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歷史也增加了二型糖尿病風險;

🔻曾經妊娠期糖尿病史;

🔻有抑鬱或多囊性卵巢綜合症患者。

 

糖尿病如何治療?

飲食、運動、藥物、血糖監測、自我照護管理必須配合。

定期檢測血糖、血壓、血脂血糖部分: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色素濃度應控制在7%以下

血壓部分:在休息狀況下,若血壓持續高於140(收縮壓)/90(舒張壓)mmHg,就稱為高血壓

血脂部分:低密度膽固醇 (LDL-C) 應控制在130mg/dl以下

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,糖友們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,並學習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,管理自己的血糖,是延緩並避免併發症產生的不二法門。

 

糖尿病的飲食原則

1. 均衡飲食,切忌肥胖,保持理想體重。

2. 每餐飲食要依照計劃的份量按時吃,養成定時定量、少油少鹽的飲食習慣,不可任意增加或減少。

3. 均衡攝食,依據飲食計畫適量攝取主食類、水果類、油脂類、奶類和肉魚豆蛋類。

4. 烹調方法,宜多採用清蒸、水煮、涼拌、烤、燒、燴、燉、滷等,不用油的烹調方法。忌吃油炸、油煎、或油酥等高油食物。

5. 炒菜用植物油(如:沙拉油、黃豆油、花生油、玉米油、紅花籽油等),忌吃動物油(如:豬油、牛油、肥肉、奶油等)及豬皮、雞皮、鴨皮等。

6. 飲食不可太鹹宜清淡,且要少吃膽固醇多的食物,如內臟(豬腦、肝、腰花等)、蟹黃、蝦卵、魚卵等,蛋黃以一星期不超過三至四個為原則。

7. 增加飲食中纖維質,常選用未加工的豆類、全穀類主食,及多纖維的蔬菜、水果等。

8. 儘量少吃任何富含精緻糖類食物,如糖果、煉乳、蜂蜜、汽水、盒裝果汁、蜜餞、加糖的罐頭、蛋捲、中西式甜點等。

9. 市售西點常用棕櫚油及椰子油(或椰仁)其中含較多飽和脂肪酸,宜減少食用。

10.含澱粉高的食物,如:地瓜、紅薯、馬鈴薯、薏仁、芋頭、玉米、山藥、冬粉、麥角、栗子、毛豆、乾豆類(綠豆、紅豆、蠶豆)不可隨意吃,如有食用,需減少飯量攝取,並按計劃食用。

11.下列食物盡量少吃:濃湯、花生(包括油炸及水煮花生)、瓜子、腰果、松子、核桃、開心果、杏仁果等堅果類食物及勾芡食物等。

12.稀飯、泡飯、冬粉、太白粉、蕃薯粉、粉圓等,應盡量不吃,且盡量減少喝酒。

13.儘量減少赴宴,必需參加時,注意選擇食物的種類(糖尿病外食原則)。

14.如有必要可選用少許代糖代替糖來調味。

15.生病時,應注意食物選擇之技巧。如粥、軟麵、麥片、果汁、牛奶、布丁等,分多次吃完,以預防低血糖發生。

 

台灣糖尿病

衛生福利部統計處今公布2021年死亡統計,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4萬1,123人,占總死亡人數76.6%,其中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排名第9、糖尿病排名第5,與109年相較,110年糖尿病死亡數更增加了11%。

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林裕峯表示,「血糖無法控制」是許多糖友病情惡化的主因,醫囑遵從度也相當不足,因此許多個案就從早期糖尿病,慢慢走入末期,最終引發嚴重併發症致死。

林裕峯接受訪問時則說,今年的糖尿病死亡人數增加11%,可能多為末期嚴重併發症所致,因為患病早期沒有控制好血糖,最後導致洗腎、中風、心肌梗塞甚至嚴重敗血症,造成死亡。

林裕峯表示,在糖尿病的衛教部分亟需加強,曾糖尿病患者的衛教計畫,但最終收案病人中僅一半的病患血糖有獲得控制;另外半數即使有衛教介入,還是沒辦法妥善控制血糖。

「糖尿病患者大概有2、3成病程會走到需要洗腎。」林裕峯表示,病患主要是因為在飲食、藥物上的醫囑遵從度不夠,因此血糖沒有得到控制,腎功能便愈來愈衰退,最終導致心血管、腦血管疾病、失明、截肢,甚至死亡。但這樣的過程需要一、二十年,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。

國衛院副所長許志成也說,台灣每百萬人中就有525位腎臟透析患者,是全球第一;以盛行率來看每百萬人就有3,700位慢性腎臟透析患者,全台預估9萬位,加上急性腎病恐怕會更高。

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也表示,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近12%,卻有超過9成患者罹病不自知,病識感僅3.5%,偏鄉的腎臟病者更是城市的2倍以上,衛教部分亟需加強。

台灣腎臟病醫學會今日與台灣阿斯特捷利康共同舉辦「腎力倍增!目標2025早期腎臟病...

因此台灣腎臟醫學會希望推動,糖尿病患者、65歲以上者至少每年做一次腎功能檢查;高血壓患者,確診腎病時先做一次腎功能檢查,之後1到3年檢查一次;有三高、家族病史者,每3年追蹤檢查一次。以喚醒國人對於「第四高」高腎壓的警覺,延緩國人病識感不足,造成腎功能不斷惡化。

 

糖尿病常見問題Q&A

Q:驗血糖都正常,為什麼也可能得糖尿病?糖尿病需要做什麼檢查?

A:第一個原因是,血糖值在「正常」跟「糖尿病」中間,還有一個「糖尿病前期」的範圍,但在健檢報告上看不到紅字,其實代表血糖已經開始不穩定了。 第二個原因是,一般人在做健康檢查的時候,多半會檢驗「空腹血糖值」,但因為糖尿病是「把高血糖調降回正常值」的能力變差,所以「飯後血糖值」更容易了解自己是不是有糖尿病。 所以有些人可能飯前血糖值正常、甚至過低,但飯後血糖值會過高,建議做糖尿病檢查時,應該 2 個數值都要測,會比較準確。

 

Q:糖尿病會好嗎?

A:當發現糖尿病的時候,負責製造胰島素的胰島細胞通常只剩下一半。而這些胰島細胞是沒辦法再度復原的,所以目前還沒有辦法讓糖尿病「痊癒」。只能用藥物來讓血糖控制在一定的範圍。

 

 雖然糖尿病的紀錄橫跨千年,但其病因與治療方法卻是近代的產物,人類在1900年左右發現糖尿病與胰島素有關,而歷史上第一位經「胰島素注射法」成功救活的糖尿病患者則出現在1922年。在過去,糖尿病一直是個不治之症。

 

台灣糖尿病年鑒

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莊立民表示,台灣糖尿病人口自1997年至2009年,由53.8萬人增加至122.3萬人,成長超過2.3倍,保守估計2011年全台糖尿病患者可達135萬人,國外甚至預估台灣有超過170萬人罹患糖尿病。

 

 莊立民指出,糖尿病患醫療費用在09年突破一千億元,占健保總支出22%,台灣糖尿病患者有99%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,通常好發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與肥胖者,由於糖尿病本身無法治癒,因此須長期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。

 

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秘書長江怡德則強調指出,根據健保統計資料顯示,2009年40到59歲糖尿病患占全體糖尿病患者約4成,糖尿病患者平時做好血糖控制,並不會影響生活作息,而40到59歲的民眾通常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,但若因血糖控制不佳,合併發生大小血管病變,可能造成中風、冠心病、神經病變與足部潰瘍,甚至截肢等情況,將大大影響生活與工作。

 

※到了現代,人類對抗糖尿病的方法越來越多元,但預防糖尿病的第一步,還是從調整生活習慣做起。

 

platform: web theme id: 2257 country_code: tw